本文目录一览

1,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包括 和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他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的抽象的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方式与存储方式。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包括  和

2,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组织级别的是 A实体 B记录 C表 D字

选择a没错,实体是概念模型里面的,数据库是物理模型
我们举个例子吧,人,有名字,有性别对吧,这是一个群体的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实体。它对应到数据库中是就是一个表。而我也是一个人,我有我自己的名字,性别是男,对应到数据库中表中的一条记录。所以这个题答案是a,表
a

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组织级别的是  A实体 B记录 C表 D字

3,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描述了什么问题

数据库系统划分为3个抽象级:用户级、概念级和物理级。1.用户级数据库用户级数据库对应于外模式,是最接近于用户的一级数据库,是用户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又称用户视图。用户级数据库主要由外部记录组成,不同用户视图可以互相重叠,用户的所有操作都是针对用户视图进行的。2.概念级数据库概念级数据库对应于概念模式,介于用户级和物理级之间,是所有用户视图的最小并集,是数据库管理员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又称DBA视图。概念级数据库由概念记录组成,一个数据库可有多个不同的用户视图,每个用户视图由数据库某一部分的抽象表示所组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只存在一个DBA视图,它把数据库作为一个整体的抽象表示。概念级模式把用户视图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综合平衡考虑所有用户要求,实现数据的一致性,最大限度降低数据冗余,准确地反映数据间的联系。3.物理级数据库物理级数据库对应于内模式,是数据库的低层表示,它描述数据的实际存储组织,是最接近于物理存储的级,又称内部视图。物理级数据库由内部记录组成,物理级数据库并不是真正的物理存储,而是最接近于物理存储的级。
d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描述了什么问题

4,数据库组织级别包括

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一、模式(Schema) 定义: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② 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 ③ 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 ④ 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如数据记录由哪些数据项构成,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而且要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定义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② 外模式就是用户视图; ③ 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② 一个表可能由多个文件组成,如:数据文件、索引文件。 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 其目的有: ① 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 ② 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1:事务的特征: acid a atomic 原子性,一个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 c constency 一致性 一个事务开始结束后,数据完整性约束没有被破坏 约束:fk/pk/not null/unique/check i isolation 隔离性 一个事务的执行,与其他事务的关系 d durable 持久性,数据应该持久保存 2:事务的边界 jdbc规范的61 页 auto commit : jdbc默认是true * 默认情况下事务的边界auto commit=true: 对于insert update delete statement执行结束的时候会提交事务 * auto commit=false 只能显示声明事务的提交,如果不显示声明,connection在关闭的时候会 检查,然后提交事务 * 设置为 auto commit=false 在一个事物用到多个statement的时候要显示声明auto commit=false】 3: 事务的隔离级别: * 脏读 允许读取到别的事务修改但是未提交的数据 * 不可重复读 在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一条数据,读取后的结果不一致(数据被别的事务更改); * 幻像读 在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后,读取了别的事务插入进来的数据 * transaction read uncommitted 允许读取到别的事务修改但是未提交的数据 * transaction read committed 只能读取到别的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未提交的读取不到改变 * transaction repeatable read 在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一条数据,读取后的结果一致(数据被别的事务更改读取结果一样 ) * transaction serializable 在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后,读取不到别的事务插入进来的数据 4:savepoint: 给事务提供了更好的细粒度控制。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一、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由于数据库系统数据量都很大,加之DBMS丰富的功能使得自身的规模也很大,因此整个数据库系统对硬件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 (1) 足够大的内存,存放操作系统、DBMS的核心模块、数据缓冲区和应用程序。 (2) 有足够大的磁盘等直接存取设备存放数据库,有足够的磁带(或微机软盘)作数作备份。 (3) 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能力,以提高数据传送率。二、软件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 (1)DBMS。DBMS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配置的软件。 (2)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 (3)具有与数据库接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便于开发应用程序。 (4)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 应用开发工具是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5)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三、人员 开发、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员主要是: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不同的人员涉及不同的数据抽象级别,具有不同的数据视图,如图1.30所示,其各自的职责分别是:1.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简称 DBA)在数据库系统环境下,有两类共享资源。一类是数据库,另一类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因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监督和管理数据库系统。DBA则是这个机构的一个(组)人员,负责全面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具体职责包括: (1)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数据库中要存放哪些信息,DBA要参与诀策。因此DBA必须参加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并与用户、应用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密切合作共同协商,搞好数据库设计。 (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 DBA要综合各用户的应用要求,和数据库设计人员共同决定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以求获得较高的存取效率和存储空间利用率。 (3)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DBA的重要职责是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因此DBA负责确定各个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权限、数据的保密级别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DBA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视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系统发生各种故障时,数据库会因此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DBA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数据库恢复到正确状态,并尽可能不影响或少影响计算机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为此,DBA要定义和实施适当的后备和恢复策略。如周期性的转储数据、维护日志文件等。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将在下面做进一步讨论。 (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重构 DBA还负责在系统运行期问监视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处理效率等性能指标,对运行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依靠工作实践并根据实际应用环境,不断改进数据库设计。不少数据库产品都提供了对数据库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和分析的实用程序,DBA可以使用这些实用程序完成这项工作。 另外,在数据运行过程中,大量数据不断插入、删除、修改,时间一长,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因此,DBA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重组织,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当用户的需求增加和改变时,DBA还要对数据库进行较大的改造,包括修改部分设计,即数据库的重构造。2.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系统分析员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要和用户及DBA相结合,确定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并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 数据库设计人员负责数据库中数据的确定、数据库各级模式的设计。数据库设计人员必须参加用户需求调查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库设计。在很多情况下,数据库设计人员就由数据库管理员担任。3.应用程序员应用程序员负责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并进行调试和安装。4.用户 这里用户是指最终用户(End User)。最终用户通过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口使用数据库。常用的接口方式有浏览器、菜单驱动、表格操作、图形显示、报表书写等,给用户提供简明直观的数据表示。 最终用户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偶然用户。这类用户不经常访问数据库,但每次访问数据库时往往需要不同的数据库信息,这类用户一般是企业或组织机构的高中级管理人员。 (2)简单用户。数据库的多数最终用户都是简单用户。其主要工作是查询和修改数据库,一般都是通过应用程序员精心设计并具有友好界面的应用程序存取数据库。银行的职员、航空公司的机票预定工作人员、旅馆总台服务员等都属于这类用户。 (3)复杂用户。复杂用户包括工程师、科学家、经济学家、科学技术工作者等具有较高科学技术背景的人员。这类用户一般都比较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能够直接使用数据库语言访问数据库,甚至能够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API编制自己的应用程序。满意请采纳。

文章TAG:数据  数据库  组织  级别  数据库组织级别包括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