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作者有哪些属性,excel中选项常规中的用户名跟属性摘要中的作者有
来源:整理 编辑:黑码技术 2024-02-01 20:38:21
本文目录一览
1,excel中选项常规中的用户名跟属性摘要中的作者有
有时候改正保存了,下次打开还是没有改变,?▲是的,只要在“选项-常规”中的“用户名”中修改后并点击确定,不能改变以往的作者记录。但是以后新插入的批注和新建的excel文档一律是变过来了;▲“属性摘要”中的“作者” ,倒是可以在“摘要”项中,手动修改以往的作者记录;只要以后一直常用一个文档另存为一个新修订的文档时,默认的的也是从修改后作者的时间算起;▲另外,网上下载或同事的excel文档,往往属性中的作者也自然是记录别人的信息,这属性中的“摘要”项中 可以修改过来,但,其中选项-常规”中的“用户名,已经做过的批注也是不能抹去记录的。
2,数据库的类型
数据库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按一定方式,合理组织并存储的相互有关联的数据的集合,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电子信息资源的主体,是信息检索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按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数据库主要可分为参考数据库和源数据库。1.参考数据库主要存储一系列描述性信息内容,指引用户到另一信息源以获得完整的原始信息的一类数据库,主要包括书目数据库和指南数据库。(1)书目数据库 存储描述如目录、题录、文摘等书目线索的数据库,又称二次文献信息数据库。如各种图书馆目录数据库、题录数据库和文摘数据库等属于此类,它的作用是为用户指出了获取原始信息的线索。图书馆目录数据库,又称机读目录,其数据内容详细,除描述标题、作者、出版项等书目信息外,还提供用户索取原始信息的馆藏信息。题录、文摘数据库描述的数据内容与印刷型的题录、文摘相似,它提供了论文信息或专利信息等确定的信息来源,供用户检索。(2)指南数据库 存储描述关于机构、人物、产品、活动等对象的数据库。与其它数据库相比,指南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的不仅仅是有关信息,还包括各种类型的实体,多采用名称进行检索。如存储生产与经营活动信息的机构名录数据库、存储人物信息的人物传记数据库、存储产品或商品信息的产品指南数据库、存储基金信息的基金数据库等属于此类,它的作用指引用户从其它有关信息源获取更详细的信息。2.源数据库主要存储全文、数值、结构式等信息,能直接提供原始信息或具体数据,用户不必再转查其它信息源的数据库。它主要包括全文数据库和数值数据库。(1)全文数据库 存储原始信息全文或主要部分的一种源数据库。如期刊全文数据库、专利全文数据库、百科全书全文数据库,用户使用某一词汇或短语,便可直接检索出含有该词汇或短语的原始信息的全文。(2)数值数据库 存储以数值表示信息为主的一种源数据库,和它类似的有文本-数值数据库。与书目数据库比较,数值数据库是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的产物,可以直接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如各种统计数据库、科学技术数据库等。数值数据库除了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具有准确数据运算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图形处理功能及对检索输出的数据进行排序和重新组织等方面的功能。4.2.2 数据库结构1.书目数据库的结构书目数据库是以文档形式组织一系列数据,这些数据被称为记录,一个记录又包含若干字段。(1)记录与字段 记录是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有关数据的集合,是组成文档的基本数据单位。记录中所包含的若干字段,则是组成记录的基本数据单位。在书目数据库中,一个记录相当于一条题录或文摘,因此,一个记录通常由标题字段、作者字段、来源字段、文摘字段、主题词字段、分类号字段、语种字段等组成。在有些字段中,又包含多个子字段,子字段是字段的下级数据单位。如,主题词字段含有多个主题词。按照字段所代表记录的性质不同,字段通常分为基本字段和辅助字段两类。常见的字段名称及代码见表4-1。表4-1 字段名称及代码基本字段辅助字段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名称字段代码标题TI记录号DN文摘AB作者AU叙词DE作者单位CS标识词ID期刊名称JN出版年PY出版国CO语种LA(2)文档 按一定结构组织的相关记录的集合。文档是书目数据库数据组织的基本形式,文档的组织方式与检索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功能密切相关。在书目数据库中,文档结构主要分为顺排文档和倒排文档。1)顺排文档 记录按顺序存放,记录之间的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是一致的,相当于印刷型工具中文摘的排列顺序,是一种线形文档。顺排文档是构成数据库的主体部分,但其主题词等特征的标识呈无序状态,直接检索时,必须以完整的记录作为检索单元,从头至尾查询,检索时间长,实用性较差。2)倒排文档 将顺排文档中各个记录中含有主题性质的字段(如主题词字段、标题字段、叙词字段等)和非主题性质字段(如作者字段、机构字段、来源字段等)分别提取出来,按某种顺序重新组织得到的一种文档。具有主题性质的倒排档,称基本索引档,非主题性质的倒排档,称辅助索引档。综上所述,顺排档和倒排档的主要区别是:顺排档以完整的记录为处理和检索单元,是主文档,倒排档以记录中的字段为处理和检索单元,是索引文档。计算机进行检索时,先进入倒排档查找有关信息的存取号,然后再进入顺排档按存取号查找记录。2.全文数据库的结构一般的全文数据库结构与书目数据库相似,全文数据库的一个记录就是一个全文文本,记录分成若干字段。其主文档是以顺排形式组织的文本文档,倒排档是对应于记录可检字段的索引文档。3.数值数据库的结构数值数据库的结构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的内容及检索目的,即,在内容上,数值数据库的主要内容是数值信息,但不排除含有必要的说明性的文本信息,在检索上,便于单项检索和综合检索,还能对数值进行准确数据运算、数据分析、图形处理及对检索输出的数据进行排序和重新组织。数值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可以是单元式,也可以是表册形式。前者是对原始数据的模拟,后者则是对统计表格的机读模拟。数值数据库通常有多种文档,如顺排挡、倒排挡、索引文档等。顺排挡是由数值数据组成,为主文档,另有相应的索引文档,为便于存取,索引文档采用基本直接存取结构的组织形式。倒排挡也有相应的索引文档,索引文档采取分级组织形式。数值数据库的文档结构,使所有文档都可以用于检索,所有数据都可用来运算,构成了数值数据库的特点。4.指南数据库的结构指南数据库的结构兼有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数值数据库的特点,有顺排档、倒排档、索引文档和数据字典。一般而言,对涉及主题领域较多,内容综合性较强的大型指南数据库,顺排挡(主文档)可采用多子文档的结构,对单一主题领域和内容较专的,则采用单一主文档和不定长、多字段的记录格式为宜。模糊数据库 指能够处理模糊数据的数据库。一般的数据库都是以二直逻辑和精确的数据工具为基础的,不能表示许多模糊不清的 事情。随着模糊数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人们可以用数量来描述模糊事件并能进行模糊运算。这样就可以把不完全性、不确定性、模糊性引入数据库系统中,从而形成模糊数据库。模糊数据库研究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如何在数据库中存放模糊数据;其次是定义各种运算建立模糊数据上的函数。模糊数的表示主要有模糊区间数、模糊中心数、模糊集合数和隶属函数等。 统计数据库 管理统计数据的数据库系统。这类数据库包含有大量的数据记录,但其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各种统计汇总信息,而不是提供单个记录的信息。 网状数据库 处理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库。处理方法是将网状结构分解成若干棵二级树结构,称为系。系类型 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记录类型之间联系的一种描述。在一个系类型中,有一个记录类型处于主导地位,称为系主记录类 型,其它称为成员记录类型。系主和成员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联系。网状数据库的代表是dbtg系统。1969年美国的 codasyl组织提出了一份“dbtg报告”,以后,根据dbtg报告实现的系统一般称 为dbtg系统。现有的网状数据库系统大都是采用dbtg方案的。dbtg系统是典型的三级结构体系:子模式、模式、存储模式。相应的数据定义语言分别称为子模式定义语言ssddl,模式定义语言sddl,设备介质控制语言dmcl。另外还有数据操纵语言dml。 演绎数据库 是指具有演绎推理能力的数据库。一般地,它用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个规则管理系统来实现。将推理用的事实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称为外延数据库;用逻辑规则定义要导出的事实,称为内涵数据库。主要研究内容为,如何有效地计 算逻辑规则推理。具体为:递归查询的优化、规则的一致性维护
3,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是哪些
1. 数据库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2. 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3.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3,数据操纵功能。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6,其他功能。4. 什么是数据模型及其要素? (设计题):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 念精确地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积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5.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哪些(逻辑模型是主要的),各有什么特征,数据结构是什么样的。答: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地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其中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低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物理模型是具体实现是DBMS的任务,数据库设计人员要了解和选择物理醋,一般用户则不必考虑物理级的细节。层次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特点:一是: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二是:根 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优点是:1.层次 数据结构比较简单清晰。2.层次数据库的查询效率高。3.层次数据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完整性支持。缺点主要有:1.现实世界中很多联系是非层次性的,如结点之间具有多对多联系。2.一个结点具有多个双亲等 ,层次模型表示这类联系的方法很笨拙,只能通过引入冗余数据或创建非自然的数据结构来解决。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比较多,因此应用程序的编写比较复杂。3.查询子女结点必须通过双亲结点。4.由于结构严密,层次命令趋于程序化。可见用层次模型对具有一对多的层次联系的部门描述非常自然,直观容易理解,这是层次数据库的突出优点。网状模型:特点: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网状数据模型的优点主要有:1.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如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
之间可以有多种上联第。2.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缺点主要有:1.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最终 用户掌握。2.网状模型的DDL,DML复杂,并且要嵌入某一种高级语言中,用户不容易掌握,不容易使用。关系数据模型具有下列优点:1.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不同,它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2.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3.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的建立 的工作。主要的缺点是:由于存取路径房租明,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因此为了提高性能,DBMS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因此增加 了开发DBMS的难度,不过用户不必考虑这些系统内部的优化技术细节。6.三级体系结构,外模式,模式 ,内模式定义是什么?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牲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 ,是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7.两级映像和两级独立性,为什么叫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亻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生,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 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8.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构成。9.关系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三部分内容,其中前二者是系统自动支持的,DBMS完整性控制子系统的三个主要功能?: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提供完整性检查的方法,违约处理。16.SQL的定义;即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分类(交互式和嵌入式)17.group by 和having子句的作用20.视图的概念: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及相关操作:定义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视图更新有什么操作:插入,删除,和修改。22.数据库规范化的方法函数依赖的定义什么叫1NF2NF3NF BCNF定义: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其余以此类推。各种范式之间的联系有:5NF(4NF(BCNF(3NF(2NF(1NF。25.数据库设计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常用的方法和简要的内容:六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罗织结构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28.事务的概念?事务有哪些基本属性commit roll back含义: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四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Commit(提交:提交事务的所有操作) rollback(回滚:在事务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了某种故障,事务不能继续执行,系统将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已完成的操作全部撤销,回滚到事务开始时的状态。 29.什么叫数据库系统的可恢复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的功能,这就是数据库系统的可恢复性。数据库故障的种类:事务内部的故障,系统故障(软故障),介质故障(硬故障),计算机病毒。30.不进行并发控制可能产生的问题?:多个事务对数据库并发操作可能造成事务ACID特点遭到在破坏。如何解决(三个):1,丢失修改 2,不可重复读 3,读“脏”数据。31.三级封锁协议?能解决什么问题?:一级封锁协议: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事务结束包括正常结束(COMMIT)和非正常结束(ROLLBACK)。一级封锁协议中,如果是读数据不修改,是不需要加锁的,可防止丢失修改。二级封锁协议:在一级封锁协议基础上,加上事务T在读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上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在二级封锁协议中,由于读完数据后即可释放S锁,所以它不能保证可重复读。三级封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三级封锁协议除了防止了丢失修改和不读“脏”数据外,还进一步防止了不可重复读。上述三级协议的主要区别在于:什么操作需要申请封锁,以及何时释放锁。一般采取哪三种措施?插入呢?删除呢?:1,拒绝执行(不允许该操作执行),2,级连操作(当删除或修改被参照表的一个元组造成了与参照表的不一致,则删除或修改参照表中的所有造成不一致的元组),3,设置为空值(当删除或修改被参照表的一个元组时造成了不一致,则将参照表中的所有不造成不一致的元组的对应属性设置为空值)。38.视图对数据库安全性的作用?:1,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2,视力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5,适当的利用视图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查询。数据库:储存在计算机内,永久存储、有组织、有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太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3.数据库系统阶段:出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本质区别);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有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1.定义: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2.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通信功能、数据转换功能、互访和互操作功能。数据库系统:1.概念: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2.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3.分类:集中式,C/S式,并行式,分布式。数据模型:1.定义: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2.组成,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两类数据模型为1)概念模型2)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描述与对象的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对象和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常用的数据模型:1.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2.网状模型,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允许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3.关系模型,包含单一数据结构
4,java 数据库
首先添加jdbc驱动,去官网上下,然后添加如下代码import java.sql.Connection;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import java.sql.*;public class Dbconn publ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String driverName = "com.microsoft.sqlserver.jdbc.SQLServerDriver"; String dbURL = "jdbc:sqlserver://localhost:1433;DataBaseName=LD"; String userName = "admin"; String userPwd ="123"; Connection dbConn = null; try Class.forName(driverName);//加载jdbc db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dbURL, userName, userPwd);//建立连接 System.out.println("Connection Successful!");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Message()); } return dbConn; }}呵呵,我就多说一点吧,反正无聊~(@^_^@)~其实与数据库交互有四个步骤:1,打开数据库创立连接 2,执行一条语句,在java中一般是Statement语句 3,返回结果,用resultset处理结果 4,关闭连接呵呵数据库的建立应该不用再讲了吧,现在讲使用java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使用jdbc进行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 1.下载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jdbc 驱动包jar文件 将jar文件引入工程中 2.封装数据库链接的获取和关闭操作 import java.sql.*; public class basedao /** * 数据库驱动类的字符串,完整的包名加类名 在工程中查看添加的jar文件 能看到这个类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rive = "com.microsoft.sqlserver.jdbc.sqlserverdriver"; /** * 数据库连接地址 * * databasename=数据库名称 其它固定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url = "jdbc:sqlserver://localhost:1433;databasename=bbs"; /** * 连接数据库的用户名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user = "sa"; /** * 用户密码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assword = ""; /** * 获取连接 异常直接抛出 或者捕获后自定义异常信息再抛出 */ public stat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throws exception class.forname(drive); retur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user, password); } /** * 关闭与数据库的连接 释放资源 */ public static void closeall(resultset resultset, preparedstatement pst, connection connection) throws exception if (resultset != null) resultset.close(); if (pst != null) pst.close(); if (connection != null) connection.close(); } } 3.创建图书的实体类 public class book /** * 数据库主键 */ private long id; /** * 作者 */ private string author; /** * 书名 */ private string name; /** * 默认构造 * */ public book() } /** * 全字段构造 * @param id * @param author * @param name */ public book(long id, string author, string name) this.id = id; this.author = author; this.name = name; } /** * 以下为读写属性的方法 * @return */ public string getauthor() return author; } public void setauthor(string author) this.author = author; } public long getid()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long id)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4.创建与图书表交互的工具类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import java.sql.preparedstatement;import java.sql.resultset;import java.util.arraylist;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bookdao /** * 添加新书 * * @param book 要添加入数据库的图书 作者 书名 必须给定 */ public void addbook(book book) throws exception // 连接 connection connection = null; // 执行语句 preparedstatement pst = null; try connection = basedao.getconnection(); // 构造执行语句 string sql = "insert into book values(" + book.getauthor() + "," + book.getname() + ")"; ps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pst.executeupdate(); } catch (exception e) // 抛出异常 throw e; } finally // 无论是否异常 均关闭数据库 basedao.closeall(null, pst, connection); } } /** * 查询所有书籍列表 */ public list<book> getbooks() throws exception // 用于存放查寻结果的集合 list<book> books = new arraylist<book>(); // 连接 connection connection = null; // 执行语句 preparedstatement pst = null; // 查询结果 resultset resultset = null; try connection = basedao.getconnection(); // 构造查询语句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book"; ps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resultset = pst.executequery(); // 循环读取查询结果行 while (resultset.next()) // getxxx的参数为数据表列名 book book = new book(resultset.getlong("id"), resultset .getstring("author"), resultset.getstring("name")); // 将封装好的图书对象存入集合 books.add(book); } } catch (exception e) // 抛出异常 throw e; } finally // 无论是否异常 均关闭数据库 basedao.closeall(resultset, pst, connection); } // 返回查询结果 return books; } /** *其它方法类似上面 只是语句不同 */} 当然 以上只是简单的封装 初学者可以在理解以上代码的基础上 进行更高级的封装5.使用bookdao添加书籍和获取所有书籍列表 import java.util.list; /** * 测试类 * @author administrator * */public class test /** * @param args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创建工具类对象 bookdao dao = new bookdao(); //创建一本图书 book book = new book(null,"qq:495691293","编程菜鸟"); //添加书籍到数据库 dao.addbook(book); //获取所有图书列表 list<book> books = dao.getbooks(); //输出结果 for (book b : books) system.out.println(b.getid()+"\t"+b.getauthor()+"\t"+b.getname()); } } }
5,第三范式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3rd NF)就是指表中的所有数据元素不但要能唯一地被主关键字所标识,而且它们之间还必须相互独立,不存在其他的函数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满足2nd NF 的数据结构来说,表中有可能存在某些数据元素依赖于其他非关键字数据元素的现象,必须消除。扩展资料构造数据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这种规则就是范式。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满足不同的范式。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第四范式(4NF)、第五范式(5NF)和第六范式(6NF)。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在创建一个数据库的过程中,范化是将其转化为一些表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使从数据库得到的结果更加明确。这样可能使数据库产生重复数据,从而导致创建多余的表。范化是在识别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关系,以及定义所需的表和各表中的项目这些初始工作之后的一个细化的过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范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范式XZC.LogBlogJava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聚合 管理 随笔-222 评论-130 文章-0 trackbacks-0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I、关系数据库设计范式介绍1.1 第一范式(1NF)无重复的列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说明: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1.2 第二范式(2NF)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消除部分子函数依赖]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例如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1.3 第三范式(3NF)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消除传递依赖] 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那么在的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 II、范式应用实例剖析 下面以一个学校的学生系统为例分析说明,这几个范式的应用。首先第一范式(1NF):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这个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包括整型、实数、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等。在当前的任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傻瓜也不可能做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因为这些DBMS不允许你把数据库表的一列再分成二列或多列。因此,你想在现有的DBMS中设计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都是不可能的。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要设计的内容包括那些。学号、学生姓名、年龄、性别、课程、课程学分、系别、学科成绩,系办地址、系办电话等信息。为了简单我们暂时只考虑这些字段信息。我们对于这些信息,说关心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学生有那些基本信息 学生选了那些课,成绩是什么 每个课的学分是多少 学生属于那个系,系的基本信息是什么。 2.1 第二范式(2NF)实例分析 首先我们考虑,把所有这些信息放到一个表中(学号,学生姓名、年龄、性别、课程、课程学分、系别、学科成绩,系办地址、系办电话)下面存在如下的依赖关系。 (学号)→ (姓名, 年龄,性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 (课程名称) → (学分) (学号,课程)→ (学科成绩) 2.1.1 问题分析 因此不满足第二范式的要求,会产生如下问题 数据冗余: 同一门课程由n个学生选修,"学分"就重复n-1次;同一个学生选修了m门课程,姓名和年龄就重复了m-1次。 更新异常: 1)若调整了某门课程的学分,数据表中所有行的"学分"值都要更新,否则会出现同一门课程学分不同的情况。 2)假设要开设一门新的课程,暂时还没有人选修。这样,由于还没有"学号"关键字,课程名称和学分也无法记录入数据库。 删除异常 : 假设一批学生已经完成课程的选修,这些选修记录就应该从数据库表中删除。但是,与此同时,课程名称和学分信息也被删除了。很显然,这也会导致插入异常。 2.1.2 解决方案 把选课关系表SelectCourse改为如下三个表: 学生:Student(学号,姓名, 年龄,性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 课程:Course(课程名称, 学分); 选课关系:SelectCourse(学号, 课程名称, 成绩)。 2.2 第三范式(3NF)实例分析 接着看上面的学生表Student(学号,姓名, 年龄,性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关键字为单一关键字"学号",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学号)→ (姓名, 年龄,性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 但是还存在下面的决定关系 (学号) → (所在学院)→(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 即存在非关键字段"学院地点"、"学院电话"对关键字段"学号"的传递函数依赖。 它也会存在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的情况。 (数据的更新,删除异常这里就不分析了,可以参照2.1.1进行分析) 根据第三范式把学生关系表分为如下两个表就可以满足第三范式了: 学生:(学号, 姓名, 年龄, 性别,系别); 系别:(系别, 系办地址、系办电话)。 总结 上面的数据库表就是符合I,II,III范式的,消除了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posted on 2009-01-04 11:53 xzc 阅读(14249) 评论(15)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Oracle 评论: #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09-04-28 20:59 | 炅霂讲的还不错,值得初学者学习……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09-05-07 15:20 | helloqidi非常不错的讲解,学习了,谢谢啦!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09-05-17 10:22 | syd讲的的确不错,很适合我们这些正在对范式迷茫的人看啊,顶啦!!!!!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未登录] 2009-06-11 13:27 | maggiethanks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09-06-15 14:57 | 老实人感谢楼主的详细介绍三范式,感谢!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09-09-11 10:42 | Xkive(学号)→ (姓名, 年龄,性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但是还存在下面的决定关系 (学号) → (所在学院)→(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即存在非关键字段"学院地点"、"学院电话"对关键字段"学号"的传递函数依赖。--------这个...."所在学院,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哪儿来的呢?应该是"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吧??把偶看得郁闷了好一阵.......................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10-03-18 16:45 | #谢谢啦!你是我启蒙,你是我灵光,你是我的东风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10-03-23 16:17 | ldhfssqthx~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10-03-30 00:41 | de接着忽悠~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10-07-19 17:52 | 士大夫抄的吧?????怎么例子和解说都对不上啊 ?@Xkive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11-04-13 17:33 | 11讲的太好了,通俗化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11-09-21 12:41 | 七木第一范式要求不能有重复的值。要求属性不能有多个值和重复。例子中学生表的系别属性不就重复了吗? 第二范式完全依赖于主键。对于关系表SelectCourse(学号, 课程名称, 成绩),主键是什么呢?三列都有可能重复。 刚开始接触数据库设计,菜鸟问题希望作者大人能解答,谢谢 回复 更多评论# re: 数据库设计准则(第一、第二、第三范式说明) 2011-10-07 10:31 | 12第一范式:所有属性都保持原子性,即:每个属性不能包含子属性,如出生日期日期属性:年、月、日。可以将三个属性(年、月、日)都作为表的一个属性,满足第一范式,若该表包含出生日期属性,而出生日期属性又包含年、月、日三属性,同时出现在一个表中,则不满足第一范式。 第二范式:是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的。每个表都有一个主键,该主键可能包含几个主属性,如作者的student表(学号,学生姓名、年龄、性别、课程、课程学分、系别、学科成绩,系办地址、系办电话)中的主键为(学号,课程,系别)。第二范式要求所有非主属性对主键的完全依赖。对主键的完全依赖就是指不存在某一个属性既依赖于主键,同时来依赖于主键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主属性。student表中的课程->课程学分,系别->系办地址,都是对主键的部分依赖,所以不满足第二范式。 第三范式和作者解释的一样。 回复 更多评论
文章TAG:
数据 数据库 作者 哪些 数据库作者有哪些属性
相关文章推荐
- vipkk插件
- vb语音插件,vb开发excel插件
- ai转psd格式大文件插件,psd格式转ai可以编辑
- 日历插件不兼容ie,zoteroquicklook插件不兼容
- 一键恢复越狱插件
- 语音朗读插件添加语音,心经语音朗读语音版在线听
- 怎么写apktool的插件,apktool助手1.8.0版本插件
- 快速查看 插件 mac,如何查看QQ插件
- ios9通知中心透明插件
- wordpress自定义字段插件,WordPress自定义字段
- uc云同步 chrome插件,Chrome书签同步插件
- chrome云收藏插件,手机chrome扩展插件在哪里
- dn插件下载,dn turbo下载
- 网页游戏小程序开发,网页和小程序哪一个开发更容易
- 童程童美工作赚钱吗,惠州童程童美的招聘是不是真的啊有人去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