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海量数据爆发将驱动全球数据库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在互联网化趋势下,各个行业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另外随着数据大集中、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协同作业等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数据价值呈指数上升趋势。根据IDC与浪潮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随着数据爆发式增长,到2025年全球大数据储量将达到175ZB。前瞻预测,2026年全球大数据储量将达到223ZB。海量数据的爆发必将驱动整个全球数据库行业市场的稳步增长,2026年全球数据库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

数据库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2,谁帮我找一篇关于数据库的论文2000字的 悬赏100分 29号晚上10点以

http://www.jlunwen.com/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1 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所谓数据,通常指用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信息。信息与数据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为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语义的解释。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较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紧密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 1.2 数据库的发展概况 1.2.1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支持层次和网状这两种格式化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为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它们是数据库技术中研究得最早的两种数据库 。 1.2.2 支持关系数据模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是第二代数据库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数据库。这些商用数据库技术的使用,特别是微机数据库系统的使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木。 关系模型建立在严格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概念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和使用,大大简化了用户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关系模型提出以后,便迅速发展,并在实际的商用数据库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的数据模型。 1.2.3 关系数据库的发展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产品从70年代至今,已成功地走过了三个阶段,它对关系模型的支持越来越完善,运行环境已从单机扩展到网络,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也由集中式走向分布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目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存取、数据控制等基本操作和数据存储组织、并发控制、安全性完整性检查、系统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等基本功能,还开发了外围软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用开发环境。 http://www.jlunwen.com/125_1.htm 更多请自己去看啊!

谁帮我找一篇关于数据库的论文2000字的 悬赏100分 29号晚上10点以

3,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1

问: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设计 4. 逻辑设计 5.物理设计 6.程序编制及调试 7.运行及维护。 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阶段间相互联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写出相应的文档。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个开发工程是有依据、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1.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作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要确定将建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与周边的关系,要对应用系统定位,其规模的大小、所处的地位、应起的作用均须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证。 明确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数据库支持的范围。分析数据来源、数据采集的方式和范围,研究数据结构的特点,估算数据量的大小,确立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和业务的规范标准。 规划人力资源调配。对参与研制和以后维护系统运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提出要求,对最终用户、操作员的素质作出评估。 拟定设备配置方案。论证计算机、网络和其他设备在时间、空间两方面的处理能力,要有足够的内外存容量,系统的响应速度、网络传输和输入输出能力应满足应用需求并留有余量。要选择合适的OS,DBMS和其它软件。设备配置方案要在使用要求、系统性能、购置成本和维护代价各方面综合权衡。 对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的成本作出估算。预测系统效益的期望值。 拟定开发进度计划,还要对现行工作模式如何向新系统过渡作出具体安排。 规划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内容应包括:系统的定位及其功能、数据资源及数据处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设备配置方案、开发成本估算、开发进度计划等。 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经审定立项后,成为后续开发工作的总纲。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大致可分成三步来完成。 (1) 需求信息的收集, 需求信息的收集一般以机构设置和业务活动为主干线,从高层中层到低层逐步展开 (2) 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 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分析整理工作。数据流图(DFD, data flow diagram)是业务流程及业务中数据联系的形式描述。图4.1是一个简单的DFD 示例。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设计 4. 逻辑设计 5.物理设计 6.程序编制及调试 7.运行及维护。 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阶段间相互联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写出相应的文档。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个开发工程是有依据、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1

4,数据库发展方向

为保持各自的优势,世界几家著名的关系数据库厂商正在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在 制定数据库系统发展策略时,数据库系统核心产品的结构应该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众多的软/硬件技术不断冲击市场,加快了计算机工业发展的步伐。目前这 种发展速度不会减慢。为对这种发展势头做出反映,各厂商会根据市场的形势及用户的需 求来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 数据库的主要厂商对未来的看法不尽相同,他们都在不断地调整以提供他们认为用户 真正需要的产品。在数据库竞争领域中,目前主要是SYBASE,Informix和 Oracle三家鼎立。这三家领先的数据库厂商都在寻求不同的发展方向: ·SYBASE重点放在数据库系统核心产品 ·Informix侧重于应用软件开发工具 ·Oracle注重系统集成和专业领域应用软件开发 SYBASE已经宣布以广域范围内(Enterprise)Client/Se rver计算环境为目标。由于不断加强计算环境中的网络增长,SYBASE已经在提 供局域范围内(Departmental)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应 用实现方面取得相当大的成功。如今SYBASE正致力于向用户提供广域范围内(En terprise)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应用实现方案。在1992 年SYBASE公布其新产品系列集——System 10时,就已经展示了SYBA SE产品发展方向及宗旨。System 10产品系列集中之一的OmniSQLSe rver,1992年底已交付用户使用。 SYBASE的精力与重点主要巩固其在基于Client/Server结构下数 据库系统核心产品方面已经占据的领先地位。 相反,另一主要数据库产品厂商Informix将它的重点转移到了应用开发工具 与环境方面——虽一反其数据库系统核心产品的主流,但仍给Informix的利润带 来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近期,此策略已取得了很大成功。Informix年收益的5 0%以上来源于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销售。 Oracle则又采取了另外的策略。由于Sybase强有力的竞争,Oracl e已意识到如果仅保持以往在数据库系统核心产品及应用开发工具方面的增长速度是远远 不够的。 因此,Oracle计划除了保证在数据库系统核心产品及应用开发工具方面的地位 之外,还要寻求其它的发展途径。除了在一些工业领域中涉足行业性应用开发之外,Or acle还开发了一些其它应用开发厂商尚未开发的软件包,例如家庭购物、电子报纸等 。Oracle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为用户提供最终解决方案的集成厂商,而不再仅仅是为 用户提供纯技术上的支持。 上述三家数据库厂商的策略定位会直接影响到它们各自未来的发展潜力及市场占有能 力。 在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大多数用户希望建立自己的专用应用系统或是采用增值商(V AR)或ISV提供的应用软件实现方案。除去用户自行开发应用软件外,那些独立的应 用软件开发厂商不愿提供纯技术上的通用性解决方案,而更倾向于接近具体的行业规则, 更加适合具体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一个提供通用技术型厂商将重点转移到应用软件开 发领域,虽不会遇到来自自己增值商(VAR)的竞争,但会有与其增值商(VAR)关 系疏远的危险。因此,选择应用软件开发的道路,尽管有可能增加收益,但同时也得付出 代价。 虽然在短期内通过销售应用开发工具利润会有很大增长,但是以此作为未来发展的基 本方向则有些问题。首先,应用开发工具正处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进入市场也比较容 易,因此众多的新厂商正以各种不同的技术涌入这个市场。近期多变的GUI前端开发工 具市场正是上述情况的验证。虽然数据库厂商们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用户基础来平衡市场 ,但其市场也难免被一些专门从事应用开发工具的小厂商瓜分。 在强调开放及互易操作(Interoperability)的时代,与供应商独 立的可访问数据的API进程仍在继续,无论是应用还是开发工具都逐渐独立于依赖数据 存放及管理的后端数据库。从上述意义上看,采用第三方厂商提供的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具 有同样的意义。所以,在这个领域中数据库厂家与其它厂商的竞争地位似乎是平等的。 很明显,随着向下规模化(Downsizing)的潮流,数据库界Client /Server结构的增长最为迅速。SYBASE基于Client/Server结 构的数据库产品和其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已使其它数据库厂商寻求其它途径来增长其利润 。 不管数据库厂商们确立怎样的发展策略,他们都应该把获得和/或保持自己在数据库 系统核心产品方面的领先地位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做到这一点,数据 库厂商就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5,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及软件技术,是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及数据库设计方法等内容,是学习和掌握现代数据库技术的基础。1.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到现在,数据库技术已经发展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历程中,人们在数据库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系统开发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已经开始对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的深入研究。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1.1 数据库技术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当今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它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作为自己赶超世界潮流的标志之一。而数据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支撑。没有数据库技术,人们在浩瀚的信息世界中将显得手足无措。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应用从科学研究部门扩展到企业管理及政府行政部门,人们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68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商品化的信息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从此,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互联网日益被人们接受的今天,Internet又使数据库技术、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放大。现在数据库已经成为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的主要软件工具之一,帮助人们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数据。1.1.2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及特点数据库最初是在大公司或大机构中用作大规模事务处理的基础。后来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数据库技术被移植到PC机(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上,供单用户个人数据库应用。接着,由于PC机在工作组内连成网,数据库技术就移植到工作组级。现在,数据库正在Internet和内联网中广泛使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数据库技术是用来解决文件处理系统问题的。当时的数据库处理技术还很脆弱,常常发生应用不能提交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关系模型的诞生为数据库专家提供了构造和处理数据库的标准方法,推动了关系数据库的发展和应用。1979年,Ashton-Tate公司引入了微机产品dBase Ⅱ,并称之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此数据库技术移植到了个人计算机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后期,终端用户开始使用局域网技术将独立的计算机连接成网络,终端之间共享数据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多用户数据处理,称为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结构。现在,数据库技术正在被用来同Internet技术相结合,以便在机构内联网、部门局域网甚至WWW上发布数据库数据。1.1.3 数据库技术发展历史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对数据库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以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按照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过程,数据库技术从开始到现在短短的30年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是网状和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是以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成为当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1.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Base Task Group)提出了若干报告,被称为DBTG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不断成熟,开发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是基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者。2.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年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的研究员Edgar F. Codd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开创了关系数据库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Edgar F. Codd于1981年被授予ACM图灵奖,以表彰他在关系数据库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为典型代表。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终于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的,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Sybase等。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3.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这些新的领域为数据库应用开辟了新的天地,并在应用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数据管理的需求,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表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了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l 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l 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 l 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第三代数据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工程数据库、演绎数据库、知识库、多媒体库、模糊数据库等都是这方面的实例。1.1.4 数据库系统访问技术目前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的主流标准接口主要有ODBC、OLE DB和ADO。下面分别对这三种接口进行概要介绍。1. 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开放数据库连接(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ODBC)是由Microsoft公司定义的一种数据库访问标准。使用ODBC应用程序不仅可以访问存储在本地计算机的桌面型数据库中的数据,而且可以访问异构平台上的数据库,例如可以访问SQL Server、Oracle、Informix或DB2构建的数据库等。ODBC是一种重要的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基于标准的SQL语句,它的核心就是SQL语句,因此,为了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必须支持SQL语句。ODBC通过一组标准的函数(ODBC API)调用来实现数据库的访问,但是程序员不必理解这些ODBC,API就可以轻松开发基于ODBC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这是因为在很多流行的程序开发语言中,如Visual Basic、PowerBuilder、Visual C++等,都提供了封装ODBC各种标准函数的代码层,开发人员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标准函数。ODBC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大大简化了一些数据库开发工作。但是它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Microsoft公司又开发了OLE DB。2. OLE DBOLE DB是Microsoft公司提供的关于数据库系统级程序的接口(System-Level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Microsoft公司数据库访问的基础。OLE DB实际上是Microsoft公司OLE对象标准的一个实现。OLE DB对象本身是COM(组件对象模型)对象并支持这种对象的所有必需的接口。一般说来,OLE DB提供了两种访问数据库的方法:一种是通过ODBC驱动器访问支持SQL语言的数据库服务器;另一种是直接通过原始的OLE DB提供程序。因为ODBC只适用于支持SQL语言的数据库,因此ODBC的使用范围过于狭窄,目前Microsoft公司正在逐步用OLE DB来取代ODBC。因为OLE DB是一个面向对象的接口,特别适合于面向对象语言。然而,许多数据库应用开发者使用VBScript和JScript等脚本语言开发程序,所以Microsoft公司在OLE DB对象的基础上定义了ADO。3. 动态数据对象(ADO)动态数据对象(Active Data Objects,ADO)是一种简单的对象模型,可以被开发者用来处理任何OLE DB数据,可以由脚本语言或高级语言调用。ADO对数据库提供了应用程序水平级的接口(Application-Level Programming Interface),几乎使用任何语言的程序员都能够通过使用ADO来使用OLE DB的功能。Microsoft公司声称,ADO将替换其他的数据访问方式,所以ADO对于任何使用Microsoft公司产品的数据库应用是至关重要的。1.1.5 网络数据库系统编程技术在当今网络盛行的年代,数据库与Web技术的结合正在深刻改变着网络应用。有了数据库的支持,扩展网页功能、设计交互式页面、构造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更新网站和维护网站都将变得轻而易举。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Web数据库技术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Web数据库开发的相关技术。1. 通用网关接口(CGI)编程通用网关接口(Common Gateway Interface,CGI)是一种通信标准,它的任务是接受客户端的请求,经过辨认和处理,生成HTML文档并重新传回到客户端。这种交流过程的编程就叫做CGI编程。CGI可以运行在多种平台上,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使用多种语言编程,如Visual Basic、Visual C++、Tcl、Perl、AppletScript等,比较常见的是用Perl语言编写的CGI程序。但是CGI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即速度慢和安全性差等。2. 动态服务器页面(ASP)动态服务器页面(Active Server Pages,ASP)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用以取代CGI的技术,是一种真正简便易学、功能强大的服务器编程技术。ASP实际上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套服务器端脚本运行环境,通过ASP可以建立动态的、交互的、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用ASP编写的程序都在服务器端执行,程序执行完毕后,再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这样不仅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交互速度,而且避免了ASP程序源代码的外泄,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3. Java 服务器页面(JSP)Java服务器页面(Java Server Pages,JSP)是Sun公司发布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JSP技术为创建高度动态的Web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开发环境,它能够适用于市场上大多数的服务器产品。JSP使用Java语言编写服务器端程序,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时,JSP源程序被编译成Servlet并由Java虚拟机执行。这种编译操作仅在对JSP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发生。因此,JSP程序能够提供更快的交互速度,其安全性和跨平台性也很优秀。

文章TAG:数据库的发展报告有哪些  数据库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