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农业大数据的类别多吗都有什么啊

嗯是的,确实不少,目前农业大数据主要集中在农业环境与资源、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和农业管理等领域。其中在农业环境与资源这块,孟山都结合自身农业技术与天气公司在农田数据分析及预测领域的优势,贡献很大的。
同问。。。

农业大数据的类别多吗都有什么啊

2,农业大数据建设都分为哪些数据库

农业大数据是融合了农业地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周期性等自身特征后产生的来源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具有潜在价值,并难以应用通常方法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它保留了大数据自身具有的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精确度高和复杂度高等基本特征,并使农业内部的信息流得到了延展和深化。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前端卖家后端买家,地址,姓名,产品,需求相匹配吧

农业大数据建设都分为哪些数据库

3,如何建立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

建立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主要有以下两步: (1)数据输入其主要包括地图、遥感及其他资料的输入。 地图资料的输入:包括图形输入和属性输入。图形输入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两种;属性数据的输入一般是输入描述空间数据的特征与性质的数据。前面所说的分类与编码就是属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遥感数据的输入因原始的遥感图像是本身是数字的,只要直接用遥感软件读取文件即可。 其它数据如GPS数据输入因GPS接收机能以数字形式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所以把GPS测得的坐标数据输入数据库可以采用手工方法,也可以采用把GPS接收机里的定位数据以文件的形式输入数据库;电子数据的输入因电子数据通常有其特定的文件格式,在进入GIS软件前,一般需要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2)数据入库因其规模一般比较大,需要存入的数据多,需注意随时做好以下检查工作:数据有效性检查、数据格式检查、数值的校对。

如何建立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

4,世界三大农业数据库的简称是什么

CABI、AGRIS、AGRICOLA
世界三大农业文献数据库: cabi的“农业和自然资源数据库”—cab abstracts fao的“国际农业科技情报系统”—agris nal的“农业联机检索数据库”—agricola(一)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文摘(cabi) 历史沿革:1928--85.8月,英联邦农业局,简称cab; 1985.9--93.5月,英联邦国际农业局,简cabinternational;1993.6起更名为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简称cabi;2000年改为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cabi的宗旨:通过传播、应用和研究农业和生物科学,以信息产品支持农业、林业、人类健康、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为人类健康服务。目前,加入该组织的成员国达41个,中国于1995年8月正式成为cabi成员国。目前,cabi出版编辑和维护着两个大型数据库:农业和自然资源数据库(cab abstracts)和人类健康与营养数据库(global health),而它的许多产品都是从这两个数据库衍生而成。(二)agris光盘数据库 agris光盘数据库是由agris协调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属的国际农业科技情报系统编辑的书目数据库。该数据库涉及的学科范围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食品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农业工程、人口、经济、法律、教育等。其文献来源于146个agris国家中心及22个国际组织提供的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同时也收录少量的专利、技术标准等。(三)agricola光盘数据库agricola数据库是由美国农业图书馆(nal)、食品与营养信息中心(fnic)、美国农业经济文献中心(aaedc)等机构联合编辑的数据库。该数据库除光盘外,还可以通过dialog和brs等联机系统检索该数据库文献。agricola对应的印刷本是美国《农业文献题录》(bibliographyof agriculture,简称b ofa),创刊于1942年,月刊。

5,什么是数据库由什么构成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 (1)物理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2)概念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3)逻辑数据层。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文章TAG:农业数据库包括哪些内容  农业大数据的类别多吗都有什么啊  
下一篇